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常识 > 中医理论 > 正文

吐蚘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证名。指呕吐蛔虫。蛔古作蚘,即吐蛔。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仁术便览》卷四:“吐蛔虫,以苦楝根为君,佐以二陈汤。”上方意在驱蚘止吐。亦可用安蚘法。《景岳全书》卷二十:“凡吐蚘者;必因病而吐蚘,非因蚘而致吐也。故不必治其蚘,而但治其所以吐,则蚘自止矣。”因胃火而吐蚘者,但清其火,火清而蚘自静,轻者抽薪饮,甚者万应丸。因胃寒而吐蚘者,但温其胃,胃暖而蚘自安,用乌梅丸。因胃虚无食而吐蚘者,此胃气大虚之候,速宜补胃温中,用温胃饮、理中汤、圣术煎。《张氏医通》卷四:“吐蚘有寒、有热、有寒热交错。寒则手足厥逆,吐出之蚘色淡白者,理中汤加乌梅、黄连、蜀椒;甚则蚘死而形扁者危矣。热则蚘色赤而多,且跳动不已,安蚘丸主之。寒热交错,则病者静而复时烦,得食而呕,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乌梅丸主之。”使君子、鹤虱、芜荑、槟榔等均有驱蚘作用。

上一篇:土运临四季
下一篇:吐利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