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常识 > 中医理论 > 正文

虚损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病名·见《肘后方》。

  因七情、劳倦、饮食、酒色所伤,或病后失于调理,以致阴阳、气血、脏腑虚损而成。

  虚损病情复杂,主要可概括为气虚、血虚、阳虚、阴虚。

  气虚多见肺脾虚损。症见四肢无力,懒于言语,动辄气短,自汗心烦。

  宜用补中益气汤。血虚多见心肝虚损。

  症见吐血便血,或妇女崩漏,头晕眼花,或成干血痨。

  宜用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虚在心者,并用归脾汤。

  虚在肝者,并用二至丸。

  内有瘀血者,用大黄虫丸。

  阳虚多见脾肾虚损,症见饮食减少,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腰膝酸软,神疲无力,畏寒肢冷,阳萎滑精,小便数而清长,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补。

  虚在脾者,可用附子理中汤;虚在肾者,可用桂附八味丸、右归丸等方。

  阴虚多见肺肾虚损。肺阴虚者,症见干咳,咯血,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两颧潮红,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可用沙参麦冬汤加减。

  肾阴虚者,症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遗精早泄,咽痛,颧红,舌红少津,脉沉细数。

  治宜滋补真阴,兼予降火。可用大补元煎、六味丸、大补阴丸等方。参见虚劳条。

  本证可见于 结核病 、贫血、白血病、神经官能症以及多种慢性消耗性病证。

上一篇:按法
下一篇:热入心包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