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常识 > 中医理论 > 正文

慢性子痈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慢性子痈多因肝肾阴亏,痰湿凝聚所致,或由急性子痈转变而成。以慢性发作,肾子(以附睾多见)仅有硬结、疼痛不著、不红不热,病程较长,溃后脓稀为主要表现的痈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慢性睾丸、附睾炎。

  [诊断依据]

  1.多有急性子痈病史,或开始即为慢性,可有急性发作。

  2.睾丸或附睾硬结,子系亦可同时粗肿,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或重坠感。

  3.不与阴囊壁粘连,输精管无串珠状改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鉴别诊断]

  1.子痰:肾子硬肿、有结节,输精管呈串珠状改变,久则溃破流脓,脓液稀薄如痰,形成窦道。

  2.子岩:为睾丸的无痛性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生长迅速,属恶性肿瘤。

  [辨证论治]

  1.痰湿瘀滞证:阴囊坠胀,附睾头尾结块而硬,不与皮肤粘连,舌淡苔薄或有瘀点,脉沉涩。化痰除湿、行气祛瘀。

  2.肝肾朋虚证:病程日久,硬结不消,时有隐痛,肾子萎缩,口干,腰酸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滋补肝肾,佐以清热化痰。

  3.阳虚寒凝证:附睾结节,子系粗肿,无触痛感,肾囊寒冷,可有腰酸、阳痿、遗精,舌质淡或有齿痕,脉沉或细。温阳散寒消肿。

上一篇:脱囊
下一篇:子痰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