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常识 > 中医理论 > 正文

胆瘅(西医病名:急性胆囊炎)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胆瘅之名出自《素问·奇病论》,曰:“口苦者,病名为何?……病名曰胆瘅。”又名胆热病。

  胆瘅是因湿热邪毒壅积于胆,胆汁及气血瘀滞而化热。以右上腹痛,呕吐,发热等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瘅[热]病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性胆囊炎。胆瘅常合併有胆石。少数病重者可伴胆囊穿孔,发为脂膜瘅(急性腹膜炎)等病。

  [诊断依据]

  1.好发于30~50岁,女略多于男。常因进食油腻或饱餐而诱发。

  2.突起右上腹痛为主症,痛呈持续性,阵发加剧,常向右肩及背部放射,咳嗽、呼吸时均可加重,发热,甚至有寒战。常伴恶心呕吐,腹胀,纳呆等症。病重者可有轻度黄疸。

  3.右上腹及剑突下明显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胆囊区触痛明显。部分病人可触及肿大的胆囊。

  4.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部分患者有血胆红素和转氨酶增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5.X线腹部平片可见肿大的胆囊阴影,或见到结石阴影。B超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的毛草现象,或有结石反射波。

  [鉴别诊断]

  1.胃冲痛(胃穿孔):突发腹部剧痛,板状腹,肝浊音界消失,X线见膈下有游离气体。

  2.胰瘅:压痛点多以中上腹及偏左为显著,胆囊区触痛不明显,血、尿淀粉酶显著升高。

  3.蛔厥:多见于青少年,钻顶样阵发绞痛,疼痛间歇时可如常人,腹部体征不明显,一般无发热。

  [辨证论治]

  1.肝胆气滞证:右上腹胀痛,痛引两胁,有时向右肩背部放射,口苦,呕吐,低热,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疏肝利胆、理气开郁。

  2.肝胆湿热证:右上腹剧痛,痛引肩背,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发热恶寒,黄疸,上腹拒按,尿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清利肝胆湿热。

  3.肝胆瘀滞证:右上腹剧痛,痛不可忍,按之痛甚,恶心呕吐,腹胀纳呆,舌质紫暗,舌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行气化瘀、疏肝利胆。

  4.热毒炽盛证: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剧烈,痛处拒按,可扪及包块,全身发黄,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弦数。清热解毒、苦寒攻下。

上一篇:肝痨(西医病名:肝结核)
下一篇:肝癌(西医病名:原发性肝癌)

相关文章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