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文化 > 古今名医 > 正文

近代名医——顾筱岩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顾筱岩(1892-1968年),名鸿贤。上海浦东人。自幼从父云岩、兄筱云习医。父兄早故,年甫弱冠,先后悬壶于浦东和南市城里,仅数载便以活疔疮、愈乳痈、疡科誉满沪上。与当时伤科 名医 石筱山、妇科 名医 陈筱宝并称“上海三筱”。1948年去香港,曾悬壶九龙。1956年率先返回上海,任职于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潜心著作。

一、学术观点

1、疮疡形之于外,病源必根于内

顾氏以“外之症实根于内”立论,遵循经旨“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能克万物,故百病由火而生。发  顾筱岩著作于内者为风劳、盅膈、痰喘、内伤;发于外者,成痈疽、发背、对口、疔疮。顾氏曾谓:“疮疡大证其形于表,而根于内,治外而不治其内,舍本求末,焉能得瘳厥疾。”  

顾氏以善治疔疮走黄而负盛名。疔疮为疮中之最,自古谈疔色变,疔疮症情凶险,善行数变,有朝发夕死,随发随死之说。顾氏遵循疔疮由五脏蕴毒从内而起的观点,在外用提毒拔疔的同时,更重视从内而治清解脏腑蕴毒,从七星剑、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等治疔名方衍化提高,创研治疔验方芩连消毒饮,颇多重危的疔疮走黄者,得以起死回生,数不胜计。顾氏认为无论阳证、阴证,“形诸于外,必根于内”,脑疽疔疮,虽见于外,受病之源,却在于脏腑蕴毒实于里;阴疽流痰,症发于外,多由气血脾肾先衰于里。在论治中紧紧抓住“外之病必根于内”的立论,从整体观念出发,治病求其本,临诊自能得心应手,妙手回春。

2、疮疡“贵乎早治,以消为贵”

顾氏对疮疡初起贵乎早治,以消为贵的观点,尤多心得,他曾说:“治疡之要,贵乎早治,未成者必求其消,治之于早,虽有大证,也有消散于无形。”他在消法的运用上颇有创见发扬。如世医治外吹乳痈多取法于《外科正宗》的“瓜蒌牛蒡汤”,顾氏认为此方寒凉之药有余,疏散之品不足,乃取其法而变其方,以鹿角霜代替鹿角,存其散热行血消肿之能,而去温补助邪之弊,并创研外消红灵丹,内外合治,以求其消,多获消散。治瘿瘤用软坚化痰散结而消,乳癖结核用调摄冲任、疏肝理气以消,阴证而获消退者,也屡见不鲜,其如治流痰阴症,以温经散寒化痰之法以求其消。疮疡初起未成之际,不论阴证阳证,贵乎早治,力求其消,以消为贵的观点,实有防微杜渐之功,免除刀圭之苦,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3、诸疮全赖脾土,气血是化毒之本

顾氏对东垣脾胃学说颇有心得,在疮疡论治中十分重视脾胃和饮食调摄,盖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乃化毒之本,因此脾胃不但关系到气血盛衰,而且直接影响着疮疡的顺逆转化。辨七恶当脾胃为本,所谓“得谷者昌”,脾胃未败,即患大症有转机之望,设脾胃一败,百药难投,是谓“绝谷者亡”,症多凶险难治。顾氏对此,颇多发扬。   

在论治脑疽发背内陷症,凡是脓水稀少干涸,精神萎顿,呕恶频作,汤药不入时,顾氏主张是当以扶助胃气为首,嘱停药改食小公鸡,以血肉有情之品,食疗代药扶正托毒,内陷重危者,服食小公鸡后,多见脓水渐多,疮降肿聚,胃纳精神转佳,化险为夷。“诸疮全赖脾土,气血是化毒之本”,是顾氏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凡遇大症,七恶之象递见,倘胃气尚存者,当不拘先贤忌口陈规,以扶助胃气以食代药,鼓舞脾胃之气,以壮生化之源,

4、疮疡辨证首重阴阳,贵在审证

顾氏曾谓:“疮疡外证,千姿百态,首重辨别阴阳,阴阳无误,治必中病。”他在疮疡辨证中,善于分清阴阳属性。阳症者,多因火毒而生,其毒浅而来势急,发于六腑。阴证者,多因寒痰瘀凝,其毒深而来势缓,起于五脏。他认为既要分清阴阳之所常,又要辨别阴阳之所变,在临床上时时出现阴阳错杂和转化,既有阴从阳化,阳从阴化,又有证阴似阳,证阳似阴,因此治疡之首要在详审阴阳。   

在治疗上又必须随着阴阳转化而灵活变化,顾氏曾谓“方不在多,心契则灵,症不在难,意会则明,阴阳分清,药证合应。”他还谆谆告戒,对阴阳错杂的病证,不能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不然阴阳有误,势必吉凶反掌,当警省之。

二、疔疮大王

有关筱岩先生的早期经历,现在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了。筱岩先生的父亲云岩公,乃世传疡医,共有五个儿子,先生排行老二,云岩公早亡,故筱岩先生从其胞兄顾筱云学医。顾筱云在浦东杨家渡、烂泥渡一带悬壶,颇受当地平民及附近烟厂、纱厂工人的信仰,不幸中年夭折。便由筱岩先生接替其兄在烂泥渡益生春药店内附设的一个诊所。从此,开始了他的医疗生涯。

当时,为了发展业务,因而同时在浦西南市万裕码头街鼎泰仁牛皮号内也设立一个诊所,这样,必须经常往返两地,间日门诊,那时的病人,极大多数是下层贫民,有船邦,黄包车夫,码头上搬运工人及其家属。一段时间里,业务很是平平。但是苦心经营了数年之后,逐渐地有了发展,于是便租赁了南市城外紫霞路敦安里一幢石库门房子。至此,方算有了自己真真独立的诊所。那时的中医能有一个比较象样的诊所,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在抗生素诞生之前那个时代“疔疮”曾是一种令人生畏的凶险疾病,特别是“疔疮走黄”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顾筱岩先生在这里以其精湛娴熟的中医外科医技,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我们初到紫路学徒时,平均每天门诊号在二十到三十号之间,以后一年好似一年,我从师六年,临拜别先生时,门诊号已达百号左右了,至抗战爆发,诊所迁至现在延安路福民村后,声誉大增,求诊者摩肩接踵,日日盈门。每日三、四百号的繁忙诊务,使顾筱岩成了上海滩上妇孺尽知、大名鼎鼎的疡科 名医 。“疔疮大王”的尊号,自然已经非他莫属了。

三、医学著作

顾氏著有《疔疮走黄辨证施治》、《乳部疾病谈》、《穿骨流疽治疗体会》、《委中毒的病因及治疗》、  顾筱岩《痄腮证治》、《漫谈对口疽》、《治愈形成空腔窦道的瘰疬一例体会》、《骨槽风临证心要》、《发背兼消渴治疗体会》、《垫棉压迫法治疗耳后发》、《外治疗法经验》、《漫谈大头瘟的治疗》、《外科外敷选方歌括》等。

上一篇:当代名医——黄文东
下一篇:近代名医——费绳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