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文化 > 古今名医 > 正文

金代名医——成无己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成无己,是金代著名的医学家,宋金时期山东聊摄(今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人,约生于北宋嘉祐治平年间,后聊摄为金所占,遂成金人。他出生于世医家庭,自幼攻读医学,卒年高龄九十三岁,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古代经典皆有研究,尤其是对于《伤寒论》最为推崇,是最早注释《伤寒论》的医学家,也是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撰《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

一、主要著作

著作有三,《注解伤寒论》(10卷)、《伤寒明理论》(3卷)、《伤寒明理药方论》(1卷)。

1、《注解伤寒论》

成氏所著《伤寒明理论》凡50篇,从“发热”起至“劳复”止,对《伤寒论》中50个主要症状,每论一证,均包括释义、病因、病理、分型、鉴别及不同治法等,一一分析其发生机理,病位病性,鉴别不同原因导致其证的不同表现,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很有益的经验,可以说是《伤寒论》最早的一部“症状鉴别诊断学”。

2、《伤寒明理论》

《伤寒明理药方论》选常用20方,每方包括方义、方制、药理、加减及注意事项等。本书在制方分类上颇有建树。他不仅在前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十剂”的概念,而且宗《内经》、《本草》诸说,提出了“七方”之名, 称“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是也。是以制方之体,欲成七方之用者,必本于气味生成,而制方成焉”,又认为“惟仲景方一部,最为众方之祖”,而其“处方之制,无逾是也”。《伤寒明理药方论》是历史上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虽只分析了《伤寒论》中的20首方剂,但却开了后世方论之先河,把方剂学理论推到了一个新阶段,具有巨大意义。

3、《伤寒明理药方论》

《注解伤寒论》从理论上阐述了各种症候的病机、病变及处方用药,阐明了辩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揭示了《伤寒论》的隐奥,使其增强了理论色彩。成无已在《注解伤寒论》一书中,运用《内》、《难》之学的理论为指导,来分析其病机、治则、方剂等,使《内经》、《难经》与《伤寒论》之间一脉相承,完全符合仲景著书的原意,成为后世医家研究《伤寒论》的主要注本之一。

二、经验丰富

成氏临证经验丰富,对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颇具经验。如其论述发热证,云:“发热者,谓怫怫然发于皮肤之间,熇熇然散而成热者是也。与潮热寒热若同而异,与烦躁相类而非,烦躁者在内者也。潮热之热,有时而热,不失其时。寒热之热,寒已而热,相继而发。至于发热,则无时而发也。”成氏提出发热当与潮热、寒热、烦躁之间的鉴别。他说,“有谓翕翕发热者,此则轻重不同,表里之区别尔。所谓翕翕发热者,谓合羽所覆,明其热在外也,故与桂枝汤发汗以散之。所谓蒸蒸发热者,谓若熏蒸之蒸,明其热在内也,故与调胃承气汤攻下以涤之。其发热属表者,既风寒客于皮肤,阳气怫郁所致也。其发热属里者,即阳气下陷入阴所致也。观其热所从来,而汗下之证明其辨焉。”成氏又从表里两方面既分辨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又解释其所以产生的不同病机,并提出治疗表里不同发热的方法。  

此外,成氏论战栗,分战与栗加以区分,其发生有内外之别。其论四逆,将四逆与手足厥冷相区别。其论烦躁,区分烦与躁的不同,并指出二者有阴与阳之别,并提出引起之因,有在表在里因火因阳虚因阴盛的不同,等等。无一不是在研究《伤寒论》原文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认真总结而成。严器之评价其贡献说“义皆前人未经道者,指在定体分形析证,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释战栗有内外之诊,论烦躁有阴阳之别,谵语、郑声,令虚实之灼知,四逆与厥,使深浅之类明,始于发热,终于劳复,凡五十篇,目之曰明理论,所谓真得长沙公之旨趣也。”这一认识是客观的。

成无已医学造诣极深,又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第—个全面注解《伤寒论》的医家,同时又结合临床应用,明辨伤寒常见症状之理,以便于临床诊断之用。在祖国医学的伤寒学研究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后世伤寒学派诸家产生很大影响。

上一篇:元代名医——戴思恭
下一篇:宋代名医——陈自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