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文化 > 古今名医 > 正文

清代名医——祝味菊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祝味菊(1884~1951),别号傲霜轩主,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四川成都。他极其推崇仲景、景岳诸家。曾提出以八纲论杂病,以五段论伤寒的辨证方法。在疾病治疗上,他善用温补法,其因清阳下陷致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肾气不足,阴阳两虚者,用金匮肾气丸,或景岳右归饮法;阳虚上浮者,以桂枝龙骨牡蛎法,温而潜阳,此其治虚之大略也,惟不用清补之法。

他青年时代习医,因好问阙疑,使3位名师先后辞去。后就读于军医学校。越两年,随日籍教师石田东渡日本学习西医,回国后在成都四川省立官医院任职,颇有医名。民国6年(1917年)移居上海,先后执教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及中国医学院,并任新中国医学院研究院院长。民国16年与徐小圃等筹办景和医科大学。民国26年与西医梅卓生、兰纳等合组中西医会诊所。

祝氏治学,极其推崇仲景、景岳诸家。曾提出以八纲论杂病,以五段论伤寒的辨证方法。系指有机之邪和体工抗病力斗争的病理过程“不出五种阶段”:其一,“太阳之为病,正气因受邪激而开始合度之抵抗”;其二,“阳明之为病,元气偾张,机能旺盛,而抵抗力太过”;其三,“少阳之为病,机能时断时续,邪机屡退,抵抗之力末能长相继”;其四、五,“太阴、少阴之为病,正气懦怯,全体或局部之抵抗力不足”;其六,“厥明之为病,正邪相搏,存亡危急之秋,体工最后之反抗”。祝氏特别指出,以上是他“卅年来独有之心得”,祝氏来沪后,常与上海 名医 徐相任、陆渊雷、章次公等畅谈医理,主张中医改革,认为“要发皇古义,必须融会新知”。

他学贯中西,临证重视温热扶阳的治疗法则,曾广征博引历代医家有关扶助阳气的论述祝味菊而概括地说:“气足则抗能旺盛,阳和则抗力滋生”。故其临证多用麻黄、桂枝、 附子 、干姜等一类药物,尤其擅用 附子 一类温阳药物,卓然自成一派。早在30年代初,儿科 名医 徐小圃之子染患伤寒重症,几致不救,祝氏力主重用 附子 为主的温热峻剂挽危而愈。由此医名益盛,并获有“祝 附子 ”之誉称。

祝氏治虚损病人,运用《内经》之方法,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于处方中,阴阳并用,气血双补,冬令则用膏方。

祝氏除膏方外,常用一些药物,颇有功效。如:“紫河车”,有温补气血精血之功,他最赏用此药,许多虚弱病人,甚至劳瘵者,用温补药再配合紫河车而获效;“龟龄集”,原出于山西太原,已有多年,补肾阴阳,效果甚佳,现市上仍有出售;“鹿制品”如:鹿茸、鹿角胶、鹿肉、鹿筋等,补力较大,对于肾阳虚病人,祝氏常用之。

他著有《祝味菊医书四种》,即《病理发挥》、《诊断提纲》、《伤寒新义》和《伤寒方解》四书,此四书均刊于1931年。2008年邢斌、黄力等将祝味菊5部医著及部分医学论文整理评按,出版了《祝味菊医学五书评按》一书,其有关理论影响了后世医学的发展。
 

上一篇:清代名医——张山雷
下一篇:清代名医——曹颖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