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夏季养生 > 正文

夏季防暑因时因人制宜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中医 学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人体观,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按照中国的习惯,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一般在每年阳历的5月5日左右。入夏后,气候炎热,人们食欲减退,摄入营养相对减少,而且白天时间较长,夜晚时间较短,睡眠往往不足,这些都会引起正气虚衰,容易造成人体虚弱。正当人们渴求 保健 知识的时候,有不少打着中医旗号的所谓 养生 专家,常以惊人之语标新立异,导致人们陷入误区,亟待正本清源。
   
暑必伤气  暑必挟湿
   
    中医认为,暑为阳邪,高亢张扬,容易耗伤正气,且由于炎热逼蒸,腠理开泄则汗出涔涔,津液耗伤,气随津泄可致气虚。所以天热容易使人倦怠乏力、心烦口渴、少气懒言,稍动则汗如雨下,中医称之为“暑必伤气,生化失司”。因此宜采用一些具有清暑益 气功 效的 食疗 或进行“清补”,有助于扶助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盛夏治疗老年人感冒,切忌汗之太过,要注意“扶正达邪”的原则,不要随便购服市场上的一般感冒药物,以免发散多汗,消耗正气。
   
    暑必挟湿,湿为重浊之邪,暑为熏蒸之气。夏季天地之气相交,酷热当空,湿气上蒸,特别在梅雨时期,气温越高,空气中水蒸气越多,故暑热越重。暑湿内袭人体,可使脾胃运化受制,加之暑湿直接耗伤正气,困阻清阳气机,常见倦怠乏力,食欲减少,气短心悸,肢困头重,大便溏薄,低热绵绵,舌苔腻,民间称之为“疰夏”,易发于老弱或气阴不足,脾胃虚弱者。对于久病体质虚实夹杂者,夏季来临不要恣啖寒凉,以免遏伏湿邪留恋,反致病势缠绵。
   
因时制宜  益气祛湿
   
    中医调治讲究“因时制宜”、治疗时令病有着丰富的经验。根据夏季气候特点,一般宜清补不宜滋补。古代流传下来治疗暑湿当令,脾虚气弱的处方以清暑益气汤最为著名。方名为清暑益气汤的处方有二。
   
    一为金元时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中创制的清暑益气汤,其重在清暑除湿,健脾益气。方用青 陈皮 、苍 白术 、 泽泻 分消湿热,祛湿健脾; 黄芪 、 人参 、 麦冬 益气生津; 黄柏 苦寒泻火,清热解暑;升麻一味,升发阳气,以固根本。此方对于暑热挟湿,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颇有效果。
   
    另一方是清代温病学家王孟英《温热经纬》中创制的清暑益气汤,是治疗夏季感受暑热,气津不足的常用方剂,它将常用清暑之品如 黄连 、 知母 、 竹叶 、 西瓜 翠衣、 荷梗 等与益气养阴药物如 西洋参 、 石斛 、麦冬、粳米等两相配合,共成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效,用治“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取效也”。
   
    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拟定了一些防暑效方:
   
    ①解暑消渴茶:藿香、 佩兰 、 菊花 与茶叶各6克,沸水冲泡后饮用,常饮此茶能解暑消渴,或加 乌梅 一枚,效果更佳。
   
    ②健胃散: 苍术 9克,姜川朴6克,广陈皮6克, 石菖蒲 6克, 郁金 9克, 佛手 柑6克,共为粗末,每次取9克,水煎三五沸(水开了滚一下即可)去渣服汁,每日2次,适用于纳呆、胸闷腹胀、头重身困等症者。
   
    ③苏脾饮:藿香9克,佩兰9克, 青蒿 9克,六一散(包煎)9克,鲜 荷叶 一角,白豆蔻4.5克,水煎2遍,分2次服,适用于身热不扬、头重脚软、肌肉烦疼、大便溏薄者,两三剂常能解除疰夏之证。
   
因人制宜  切勿盲从
   
    中医讲究辨证辨体,人体有 阴阳 、气血盛衰之异,肥瘦老幼之殊,如不辨寒、热、温、 凉,不辨 阴虚 阳虚 ,盲目进补,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养生调养亦当“因人制宜”,贯穿“阴阳平衡”指导思想,以药(食)物之偏性,调整纠正体质之偏颇,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一般而言,对于热性体质者,夏季可多食西瓜、 枇杷 、菠萝、丝瓜、苦瓜、芦笋、茄子、绿豆、河蚌、蛏子、 荸荠 等;寒性体质者可多食鳝鱼、泥鳅、樱桃、 杏仁 、荔枝、杨梅等;湿重体质者可多食扁豆、 山药 、赤豆、冬瓜、 木瓜 、杨桃等。
   
    现在热炒的一些养生 偏方 过于绝对,有失偏颇。如绿豆虽有“清热毒,去浮风,润肤解渴,利小便以治胀,厚肠胃而和脾”之作用,但古书也记载“胃寒者不宜食”,且它会与药物的相关成分发生反应,从而降低药效,正在服用中药汤剂的人要慎喝绿豆汤。生吃茄子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方法并非人人都适用,且茄子性味甘寒,含有茄碱,也就是 龙葵 碱,长期过多进食,也会引起不良反应。酸的食品,适当吃一点,可以软化血管,防止或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对心脑血管病有好处,但吃得太多,会增加胃酸,久之可能引发溃疡病。咸的食品也一样,适量进食可以补充暑天因汗出过多而流失的钠离子,但长期高盐,容易引发高血压病,建议每人每天不要超过6克盐,旨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至于在夏季服用人参,则需注意有无湿邪阻滞,可观察一下自己的舌苔,如果发现舌苔很腻,颜色发白或发黄,有时甚至发黑,就说明体内实邪积聚,不宜进补,应先适当调理脾胃。反之,如果发现舌苔薄白,或没有舌苔,则说明体内无实邪,若需要的话,是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人参的。一般选用白参或西洋参服用,对于 红参 ,由于其药性偏于温热,就不宜轻易选用。

上一篇:夏季养生四忌
下一篇:夏天手脚如何不“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