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唐慎微,是元朝著名的医学家。他字审元,出身于中医世家。因对经方深有研究,知名一时。虽不善言谈,但对中医的爱好非常执着。后经过多年对药方的收集整理,编成《证类本草》一书,对 中医的发展 功不可没。
一、其人其事
唐慎微在当时是一位传奇人物。据记载唐慎微治病是百不失一。宇文虚中的父亲曾患风毒之病,经唐慎微治疗后很快痊愈。但这种病不易断根,唐慎微就亲笔写了一封信交给他,并在信封上注明某年某月某日。可以开封。到了这个日子,宇文虚中父亲的风毒之病果然再次唐慎微发作。
按唐慎微的嘱咐,患者打开了封存已久的留书,只见上面写着三个方子:第一个方治疗风毒再作,第二个方治疗风毒攻注作疮疡,第三个方治风毒上攻、气促欲作咳嗽。患者按方治疗,半个月即获痊愈。尽管唐慎微治病如神,但唐慎微平素从不炫耀自己的本事,仍是沉默寡言。
唐慎微看病时谈证候总是寥寥数语,点到即止,决不哗众取宠。若有人反复问难,唐慎微就会一怒之下,不再答茬。
唐氏虽语言朴讷,容貌不扬,但睿智明敏,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患者不分贵贱,有召必往,风雨无阻。为读书人治病从不收钱,只求以名方秘录为酬,因此学者喜与交游。每于经史诸书中得一方一药,必录而相咨。从而积累了丰富的药学资料。就是这样一位地处西南一隅的民间医生,心中却有宏大的志愿,那就是完成本草学(中国传统药学)集大成的工作。
二、《证类本草》
《证类本草》载药1580种,其中新添药物就有476种,较前世本草大有突破。该书对药物形态、真伪、炮制和具体用法等药物知识,兼收并蓄、汇编一体,使人开卷了然。
《证类本草》除引用《神农本草经》等历代本草医书外,还广泛搜集了古代的经史、笔记和文集等有关药物的记载,故后世已经失传和散佚的古书,也可从其引文中略窥便概。
宋以前的本草,一般只是朴实地记载药物功能主治,不附处方,医生在学习和使用时还需重检方药,极为不便。而《证类本草》采录了经典医著和历代 名医 方论,搜集大量单方、验方,共约三千余条,分别载入有关药物项下,使学者开卷之后,能一览用途用法。在体例上也做了不少革新,如将药物理论和药物图谱汇编成一书;对古书作了许多文字修订及“续添”增补等等。
《证类本草》重视药材道地,所记道地计有144名,较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所记的“其出药地凡一百三十三州”情况有所发展。慎微为四川人,故对四川道地药材记载尤为详实,如戎州(今宜宾市)产巴豆;梓州(今三台县)、龙州(今平武、江油县)产附子、川楝子、猪苓;茂州(今茂县)、眉州(今眉山县)产独活、升麻、决明子、使君子等。
此书共32卷,60余万字,是中国宋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问世后,历朝修刊,并数次作为国家法定本草颁行,沿用五百多年,明代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时,也曾用该书作为蓝本:“自陶弘景以下,唐、宋本草引用医书,凡八十四家,而唐慎微居多。”刘衡如在1975年校点《本草纲目》时写道:“证类本草,这是纲目以前内容最完备的一部本草。因此,作为这次校勘的主要参考书。”
他在编辑《证类本草》时,翻阅了大量书籍文献,被其引用的书籍达247种之多,其中本草、方剂方面的书籍有《雷公炮炙论》、《本草拾遗》、《食疗本草》、《千金方》、《外台秘要》、《圣惠方》、《灵苑方》、《肘后方》等。唐氏除广泛搜集宋以前本草、方书的内容外,还将经史子集、佛书道藏中有关方药的内容亦收编书中,诸如《毛诗注疏》、《尚书注疏》、《礼记注疏》、《周礼注疏》、《春秋左传注疏》、《尔雅注疏》、《史记》、《淮南子》、《抱朴子》、《山海经》、《青霞子》、《神仙秘旨》、《宝藏论》、《房室经》、《孙真人枕中记》、《太平广记》、《野人闲话》、《北梦琐言》等无不在其引用之列。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说:“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此评价是十分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