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文化 > 古今名医 > 正文

温补学派代表人物—张景岳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张景岳,类经图翼,阴阳平衡
张景岳

【名家生平】

张景岳(1563-1640),名介宾,字会卿,号景岳,别号通一子,原籍四川绵竹,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张景岳著作极多,首推《类经》32卷,《类编 内经 》11卷,及《类经附翼》4卷。晚年结合个人丰富的临证经验和独到深湛的理论,撰成《景岳全书》64卷及《质疑录》1卷。

张景岳生于嘉靖四十二年,祖上以军功起家,世袭绍兴卫指挥使,“食禄千户”,家境富裕。他自幼聪明好学,读书不屑于章句,而是广泛接触诸子百家和经典著作。其父张寿峰是定西侯门客,素晓医理。景岳幼时即从父学医,有机会学习《 内经 》。13岁时随父到京师,曾拜名医金英(梦石)为师学习医术。他为人端静,好读书,深受金梦石的喜爱,不数年即尽得其传。张景岳性情豪爽,好游任侠,壮年时投笔从戎,参军幕府,游历北方,足迹及于榆关(今山海关)、凤城(今辽宁凤城县)和鸭绿江之南,经历十分丰富。后卸职回乡,潜心于医道。张景岳遍览群书,博学多才,把广泛的经史、天文、术数、堪舆、律吕、兵法等知识运用到医学之中,很快医技大进,名噪一时,被人们比作张仲景、李东垣。57岁时,返回南方,专心从事于临床诊疗,著书立说。

【学术成就】

张景岳中年以后著书立说,著作首推《类经》。《类经》成书于1624年,是其毕生研究《 内经 》 的结晶。他将《素问》、《灵枢》加以重新编次,归纳为摄生、 阴阳 、藏象、脉色、经络等12类,共390余章节,90余万字。《类经》以其条理井然,便于寻览,为后世称道。明末大文学家黄宗羲曾称道:“其所著《类经》,综覆百家,剖析微义,凡数十万言,历四十年而后成,西安叶秉敬谓之海内奇书。” 同年,景岳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对《类经》一书中意义较深言不尽意之处,加图详解,再附翼说。《类经图翼》对运气、 阴阳 五行、经络经穴、针灸操作等做图解说,讨论系统。《类经附翼》则为探讨易理、古代音律与医理的关系,也有阐述其温补的学术思想之作。张景岳完成《类经》后,又将自己平生丰富的临证经验和独到深湛的理论系统总结,撰成《景岳全书》64卷,主要倡人体命门要义和甘温固本学说,并论述脉学、伤寒、杂证、妇人、小儿、痘疹、外科诸病,以及他对药物与方剂的新认识。张景岳晚年时,另撰《质疑录》共45论,依据《 内经 》、《伤寒论》等古典医籍,对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等名家某些学术观点进行了批评,并对自己早年的一些看法做了修正。

张景岳学养深厚,知识全面,在很多方面都对医学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张景岳善辨八纲,探病求源,擅长温补,并在其医学著述和医疗实践中充分反映。明代中前期,医学界河间、丹溪的火热论相火论占统治地位,更有时医偏执一说,保守成方,不善吸取精华,反而滥用寒凉,多致滋腻伤脾苦寒败胃,成为医学界的时弊。景岳早年也曾推崇丹溪之学,后来在多年丰富临床实践中,逐渐摈弃朱氏学说,私淑温补学派前辈人物薛己之说,力主温补,反对苦寒滋阴。特别针对朱丹溪之“阳有余阴不足”创立“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的学说,创制了许多著名的补肾方剂。他把方剂分为补、和、攻、散、寒、热、固、因八个大类,称为“八阵”。在药物中,则对人参、附子、熟地、大黄非常重视,认为是“药中四维”,尤其善用熟地,故又有“张熟地”之称。

张景岳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对于命门学说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论述及阐发。他大量运用太极 阴阳 理论阐述命门,将中医学的 阴阳 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其著作中, 阴阳 互根、水火同源、精气互生的理论贯穿始终,将 阴阳 、水火、精气的理论与命门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及水平,成为明代命门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与孙一奎、赵献可并称为命门三大家。

上一篇:《本草纲目》的创始人—李时珍
下一篇:被后人称为"丹溪翁"的朱丹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