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保健 > 中医养生 > 养生文化 > 正文

寒冬保健饮食的养生之道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寒风衔着冬天而来,此季节正是人体养藏的最好时刻。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各项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怎样才能调整好身体状态,顺利越冬?

   养生 ,首先是养德。古代学者就曾提出“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在道德修养与 健康养生 的关系方面,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思想家和 养生 家都把养性和养德放在养生的重要位置,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强调了健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健康的人,要注意自身道德的修养。善良的品 行 、淡泊的心境,才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健康长寿。

  其二是养神。心藏神,为一身之主。中医强调 七情内伤 是疾病主要病因之一,如过怒则伤肝,情志失节,心情失畅,恼怒与精神 紧张 ,都足以伤肝,可出现肝阳过亢的 高血压 。肝阳过亢的继续发展,则可以化风、化火而出现 中风 症候(脑血管意外)。忧思劳倦伤 脾 或劳心过度伤心,心脾受损,久则可导致痰浊上扰,抑或心脾失养气血失畅而 冠心病 遂生。

  其三是珍惜精气,节制色欲。倘不知爱惜,那么尽管有很好的营养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不能健康长寿。历代帝王的寿命史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89岁),全靠御医教他“远房闱,习武备”之故。如果只讲习武,不注意保精,长寿也是不可能的。

  其四是保护脾 胃 , 饮 食有节。肥甘厚味常为致病之源,过饥过饱易伤脾胃之气。有些人虽然尽量少食或不食这一类食物,但 胆固醇 仍然很高,这就要靠体育锻炼来帮助解决问题了。

  其五是重视运动,勿使过度。提倡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却病延年的目的,在我国是古已有之。若以强壮身体为目的,则内功、外功均可;如从养生角度来考虑,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则以内功为好。

  冬季气候寒冷,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人体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年人与体质虚弱者。因此,要想平安地度过寒冬,必须重视保暖,而头、背、足则是保暖的重点。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 散 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 感冒 、 头痛 、 鼻 炎、 牙痛 、 三叉神经痛 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天选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背暖

  祖国医学称“背为阳”。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极易从背部 经络 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 免疫 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诱发许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旧病复发。因此,人们在冬季里加穿一件贴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加强背部保暖,是必不可少的。

   脚暖

  俗语说“寒从脚下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 心脏 ,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皮下 脂肪 层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发冷。脚部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粘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 咽 部的病毒、细菌乘机大量繁殖,引发人体感冒或使气管炎、 哮喘 、关节炎、 痛经 、 腰腿痛 等旧病复发。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持鞋袜温暖干燥,并经常洗晒。平时多走动以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另外,临睡前用热水烫脚后以手掌按摩脚心10分钟,可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 能量 消耗、 基础代谢 都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冬季又是人体“藏”的时候,于体内贮存一定的能量,为来年的“春生夏长”作好准备。寒为冬季之主气,因为阴邪最易伤人元气,人们冬季常说“岁寒”乃是人体受到寒流的突然袭击,使人体内产生了“能源危机”。目前,我国仍以 淀粉 为主的 糖类 摄取热量,往往在严寒的冬天满足不了人体对热能的需要,容易造成机体衰退和抗病能力低下,如感冒、哮喘、气管炎等及旧病复发。所以,冬天的日常膳食,可适当增加些“肥甘厚味”的食品,但不宜过多。再说,冬季人体的消化机能比春、夏、秋季均为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这反映了冬季机体对热能需要的增加。当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平衡,就必须增加体内的代谢率,从而增加对食物的需要量,特别对脂肪性食物的吸收较好,摄食适量的脂肪有较好的抗寒耐冻作用,但不宜过多,以防发生 高血脂 症及肥胖病等。

  冬寒时节,机体处于封藏状态,阳气不致妄泄,脾胃机能亦较健旺,因此,这时正是养阴滋补的大好时机。中医认为,“秋冬养阴”,既不宜食用生冷之品,也不宜食用燥热之品,最宜食用 滋阴 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 甲鱼 、黑木 耳 、藕、芝麻等物都是有益的食品。为了避免 维生素 缺乏,应摄取新鲜蔬菜。如 胡萝卜 、青菜、 菠菜 及绿豆芽等。冬季是饮食补养的最好季节,民间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尤其是冬至日后进补最好。因为冬至是冬三月气候转变的分界线,从冬至之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回升,在闭藏中含有活泼的生机。此时进补,药力易于蕴藏而发挥效能,是虚弱之体调养的最好时机。

  冬季饮食的营养特点,即增加热量,在三大产热 营养素 中, 蛋白质 的摄取量可保持在平常的需要水平,热量增加部分,应提高糖类和脂肪的摄取量来保证。 矿物质 应保持平常的需要量或略高一些。增加热量可选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维生素 的供给,应特别注意增加 维生素C 的含量。可多食蔬菜如萝卜、胡萝卜、 辣椒 、土豆、菠菜等及柑桔、 苹果 、 香蕉 等水果,同时增加动物肝、瘦肉、鲜鱼、蛋类、豆类等以保证身体对 维生素A 、 维生素B1 、 维生素B2 等的需要。

  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故《四时调摄笺》中指出:“冬日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所以,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保心肾相交,食辛热之品,以辛主苦,使之 肺 气直达,固实肾气。冬季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勿多食 葱 ,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冬季切忌吃粘硬、生冷的食物,此类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如 肾阳虚 者,常易造成中气下陷、形寒肢冷、下痢清谷等病症。

  饮食调养有三宜:一宜粥糜,古代养生家多提倡深冬晨起宜喝些热粥。《饮膳正要》中认为冬季宜服 羊肉 粥,以温补阳气。如若在粳米粥中加点红枣、赤豆可使人觉周身温暖,精力倍增。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五吃“八宝粥(饭)”的习惯。冬日宜食养心除烦的 麦片粥 ,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益胃的 山药粥 ,养阴固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 大枣粥 ,调中开胃的 玉米 粥,滋补肝肾的红薯粥等。二宜温热之品,以取阳生阴长之义。如宜吃牛羊肉、 狗肉 、桂圆肉、枣、蛋、山药、 猪血 、糯米、韭菜等。冬季每晚餐喝一小杯酒,对中、老年人养阴大有裨益。体肥 胶 者忌肥甘温热厚味。三宜坚果之吕,冬日多吃点核桃、 板栗 、松子、花生、葵花子、芝麻、 黑豆 、黑米等。

  冬季,偏于阳虚的食补以羊、 鸡肉 等温热品为宜。偏于气阴不足的人以食 鸭肉 、 鹅肉 为好。《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鸭肉“滋 五脏 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 生津 。”《 本草 纲目》中指出:鹅血“利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民间也有“喝鹅汤,吃鹅肉,一年四季不 咳嗽 ”的谚语。患有脑心血管 动脉硬化 症者,饮食要注意“低盐、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维生素”的原则,近年来国内外专家证实,多吃鱼,适当吃 茶 油、玉米油、米糠油、黑木耳等,是抗 动脉 硬化 、消除过 氧 化脂质、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适当进补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此时人的 皮肤 致密,出汗较少,摄入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起来,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补”一般是针时“体质虚弱”及老年人来说的,“体虚”应根据其气虚、 血虚 、阳虚、 阴虚 等虚症分别选用适当方法进行施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年人多以肾虚为主,所以补肾尤为重要。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食补在冬季调摄中尤为重要。冬令进补可预防疾病的发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正如 《黄帝内经》 中所说:“放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意即冬令进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了春天就不会生病。冬令进补的同时,应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运动,这样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对滋补品的消化吸收,使之能够被机体更好地利用,达到补而受益的目的。

上一篇:古代中国的养生经
下一篇:一天不排便等于吸了三包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