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特色 > 膏药 > 膏方 > 膏方常识 > 正文

膏方需求持续增长 专家担忧膏方质量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膏方 被追捧,说明中医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诊疗服务。

冬令进补服膏方,原是具有鲜明江南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膏方在我国南方地区使用较为广泛,每年深秋、初冬,在江、浙、沪等地都有众多民众请中医专家定制膏方,场面蔚为壮观。近年来北京、安徽、山东等多个地区也相继启动了膏方推广工作。但令人担忧的是,随着需求的增长,各地膏方门诊风起云涌,出现的不顾膏方质量、片面追求效益等现象给中医膏方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开方“大军”一哄而上

膏方又称“煎膏”,“膏滋”是最古老的方剂剂型之一,属于中药丸、散、膏、丹、汤、酒、露、锭八种剂型之一,是一种将中药饮片反复煎煮,去渣取汁,经蒸发浓缩后,加糖或蜂蜜等制成的半流体状剂型,主要针对慢性虚损性疾病的长期调理以及滋补养生,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的作用。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相关专家介绍,江苏、上海等地正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2009年上海使用膏方达15万余料,人均次费用约1200元左右,市场销售额约1.8亿元。

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我国膏方产业发展迅猛。而当前热情似火、鱼龙混杂的膏方产业现状,不仅令业界感到极大的担忧,也给膏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由于缺乏规范,除了各中医医院开方制膏外,大大小小的药店也都纷纷参与到熬制膏方的工作中,开方医生资质参差不齐,选用药材质量良莠不一,直接导致了膏方质量难以保证,医疗安全更加令人忧虑。东阿阿胶健康事业部总经理翁超明说,由于膏方市场利润丰厚,甚至一些小诊所和零售商店也开始加入开方“大军”,有的药店不给人号脉就直接开方,有的医院不顾来人的具体情况,有求必应,开的方子越来越贵,名药贵药越用越多,医生几乎变成了“开膏匠”,造成资源浪费。

膏方一般由30~50味药物按中医传统君臣佐使原则配伍并经长时间煎煮熬制和浓缩收膏而成,对药材质量和加工过程有着较高的要求。南京市中医院首席熬膏师杨炳火介绍,膏方制作有着严格的程序,包括浸泡药材,锅里煎煮,取药汁去渣,沉淀,用火慢慢烧干,加入阿胶、冰糖等多道工序。但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药店或医院都开始用高压锅“煎药器”来制作膏方,这种流水线似的操作,因为时间缩短、使用了不恰当的煎煮容器或使用了药材质量不达标,制作出来的膏方的效果令人堪忧。

专家指出,膏方的质量与医生处方的质量、膏方选用药材的质量和加工质量密切相关,由于目前尚无国家和地方强制性标准,使膏方的生产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机制。专家强调,膏方是中医药的瑰宝,一定要善加利用和保护。膏方被追捧,说明中医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 

规范膏方市场是当务之急 

专家对目前国内膏方一哄而上的现象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指出做大做强中医膏方产业需要有规范的指导。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教授说,独具的特色技艺对膏方的生产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养生及医疗领域要倡导规范,学术界应加强研究,证实膏方效果,揭示膏方机理;规范化的流程、标准化的工艺,是膏方的发展方向。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秦玉峰说:“随着中医治未病工程的不断深入人心,我国膏方进补正在向规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我们从膏方标准的制定、膏方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入手,投资启动了膏方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实现医药结合、院企联手,合力推动膏方产业发展。”

上一篇:膏方调补先辨清体质 一人一方量身定制
下一篇:中药材价格节节攀升 膏方价格翻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