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慢性胃炎、消化性胃炎如何辨证应用 膏方 ?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中十分常见的两种疾病,临床患病率较高,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尤其是慢性胃炎,两者都可对消化功能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小的影响。从中医角度来分析,长期患病也十分容易造成脏腑亏损,两者在临床上都以脾胃亏虚较为多见,因此服用膏方是很有益处的。在治疗上常以补益脾胃为基础,配合理气、化湿、化瘀等方法。但在胃炎急性发作,以及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或幽门梗阻时暂时不宜服用膏方。常见膏方辨证类型有:
(1)脾胃气虚型证见胃脘部时有疼痛,劳累后容易发作,神疲乏力,食欲不佳,舌体偏胖,边有齿印,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一般治疗原则为益气健脾,行气和胃。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莲肉、枳壳等。
(2)胃明亏虚型证见胃痛隐隐,口干咽燥,似饥而不欲食,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一般治疗原则为滋养胃阴,凉润和中。常用药物如太子参、沙参、麦门冬、生地黄、当归、白芍药、川楝子、百合、玉竹、香橼、佛手等。
(3)脾胃虚寒型证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减,泛吐清水,体倦乏力,手足欠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羯。一般治疗原则为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常用药物如炙黄芪、桂枝、白芍药、高良姜、干姜、香附、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饴糖等。
在辨证施补的基础上,还应根据临床兼夹症进行加减用药。如兼有腹胀、暖气频繁等气滞证,可加枳壳、大腹皮、莱菔子、柴胡、八月札、紫苏梗等行气降气药物;如兼有身体困重、苔腻等湿浊之象,可加苍术、厚朴、佩兰、薏苡仁、扁豆花等化湿药物;如兼有胃脘刺痛,舌紫暗,或有瘀斑等瘀血之象,可加蒲黄、五灵脂、丹参、川芎、当归等药;如泛酸明显,可加乌贼骨、瓦楞子、白螺蛳壳、吴茱萸、黄连等制酸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