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一、传统中医 骨伤 科的进步
近代中医 骨伤 科理论的发展,以唐宗海倡导的治 骨伤 血证的止血补气,祛瘀生血和消瘀定痛、通窍活血之法则,对后人影响最大。
在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外国列强之欺侮。伴随着反抗斗争和保存发扬光大国术的需要,习练武术成为时尚,出现了一批武术大家,而武术与正骨手法之间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伤科专家杜自明即自幼习武,宗少林派武功,以猴拳见长,得家传伤科秘方,二十六岁即悬壶济世,所愈跌打损伤者难计其数,尤以手法治疗筋伤最为擅长,名震天府之国。武术大师王子平(1811~l973)不仅堪称武林泰斗,亦为北方武林伤科流派之一支。他6岁习武,精通各门拳术对伤科正骨也广采博收。在手法治伤中熔擒拿手法和正骨手法于一炉,并将导引与武术相互渗透、融会贯通,倡导手法与练功的有机结合,在学术界独树一帜。王氏正骨手法的特点是:重视经穴,注意点面线相结合,邻近取穴和循经取穴相结合,突出体现了中医整体观的原则。在具体手法的施用上,王氏强调武术中的刚柔相济、以柔克刚,要求达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境界,主张用寸劲、巧劲,反对用拙力和暴力,使力的应用如“似棉裹铁”一般渗透到患部的深层。至于对关节的“拔伸”、“捺正”、“项”的手法,王氏则擅长以拳谚中的“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来施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中西医学在 骨伤 科的融合
合信氏的《全体新论》就受到中医 骨伤 科医师的重视,尤其是其中关于肌肉、韧带等知识,更直接为一些开明医生所吸牧。如王子平就很重视西医的骨骼解剖及其肌肉、韧带的有关知识,他所倡导的手法治疗要重视点、面、线的结合,就包括了肌肉群、肌肉起止点及韧带的有关知识。他认为,只有广泛吸取新的知识,才能发展中医伤科学。
进入20世纪,诸如X线等物理诊断技术的传入,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当时在上海等大城市里有条件的中医 骨伤 医生,都尽可能的吸取X线诊断知识,利用X光拍片来诊断疾病,大大提高了 骨伤 病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传统的诊断技术仍有着广泛的实用性;正如20年代即悬壶上海的十五世伤科传人魏指薪(1894~1984)所言“X线摄片是重要的,必须的,但不能完全依赖它。有的骨裂或骨错缝,在X线片上由于摄片时的体位关系或其他因素等,往往不能得到正确的反映。”而魏指薪则能结合丰富的临证经验用触摸的方法予以诊断。可见,中西医在 骨伤 学内的碰撞是和缓的,中医既注意吸取西医之长,同时也注重发挥中医 骨伤 学几千年丰富经验之优势,这样和缓而理智的碰撞,为以后 骨伤 料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