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文化 > 中医通史 > 正文

春秋战国儿科学的发展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中医儿科 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医书中已有相关记载出现。

《五十二病方》是现存最早记有 儿科 内容的医书。书中记载的“婴儿索痉”可能为新生儿破伤风,“婴儿病痫”可能为小儿热性惊厥,说明先秦医学对不同性质的小儿痉挛性疾病已能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别诊断。

《内经》不仅建立了指导各科临床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且提出了有关 儿科 的不少论述,如小儿生长发育、体质特点、先天因素致病、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等。如《素问·上古天真论》对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把小儿的生长发育与肾气的盛衰联系起来,给后世 儿科 医家从肾论治以极大的启发。书中还对小儿常见危重病症的症状、体征、诊断、预后有所认识,如《灵枢·论疾诊尺》载:“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起音。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所述头发逆上、掣痛、大便赤瓣飧泄等症状,多为营养失调、消化不良、缺乏钙、磷所致。《素问·奇病论》对先天性癫疾作了精辟的阐述,认为“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这与今之新生儿癫痫类似。

《汉书·艺文志》载有“妇人婴儿方”19卷,是早期的妇 儿科 方书。

《伤寒杂病论》建立的辨证论治体系,特别是脏腑论杂病,对后来 儿科 辨证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已有 儿科 医案记载,如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曾以下气汤治小儿气鬲病,东汉名医华佗曾以四物女宛丸治小儿下利病。

上一篇:春秋战国时期的本草和方剂学
下一篇:春秋战国五官科发展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