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文化 > 中医通史 > 正文

中医脏象经络的研究简史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脏象学说研究总论:

李聪普1955年在《新中医药杂志》上有系列的“中医生理学研究”。七十年代季钟朴形成现代中医生理学的学科框架,认为中医生理学的指导思想有四个方面:即阴平阳秘——对立统一观;五行生克乘侮——联系整体观;天人相应——机体与环境统一观;司外揣内——宏观生理学的方法论。系统地论述了中医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现代医学的应激学说在中医生理和病理研究中一直发挥重要作用。八十年代,美国生理学家坎农1928年提出的稳态学说被引用于说明中医的阴阳稳态学说,而有阴阳稳态、自稳态、自组织稳态等多种学说提出。1991年季钟朴主编出版《现代中医生理学基础》一书,分总论,中医“气血”理论的生理学基础,中医“心脉”理论的生理学基础,中医“脾胃”、“肝胆”理论的生理学基础,中医“肾”的生理学基础,中医整体论的生理学基础六篇论述。山东中医学院张颖清提出生物全息胚学说。

脏象学说的解剖意义研究

我国古代的人体生理解剖学至奴隶制社会的末期和封建社会的初期就处于滞缓状态。聂青保提出中国在公元前就在解剖上与西方不同,且一直未形成严格科学意义上的人体解剖学。侯宝璋《中国解剖史》认为:“以整个解剖言之,实极幼稚。”因而中医脏象学说中有关解剖部分出于揣摩者居多,甚至有中医脏器是“功能性脏器”之说。较早对中医解剖学及生理学进行现代意义的探讨的是刘广州,在1955年《中医杂志》上有“祖国医学对解剖及生理学的认识”系列文章。黄胜白1955年也在《中医杂志》发表“二千年前中国的人体解剖学”。后,对古籍中中医脏器仅有的解剖学记载与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多有比较,有用于探讨古代解剖的科学性,更用于探讨二者的真实联系与区别。如对脾与胰腺关系的研究。1977年广州中医学院王建华从脾虚证候实质研究结果认为脾脏与消化、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等有关。北京 中医研究 所危北海1980年分析80例中医肝病,其中急慢性肝炎12例,说明中西医学对肝脏解剖位置、生理功能有一些共同认识等。黄铎香1982年前后在《泰山医学院学报》发表系列文章,论述中医五脏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中医脏腑的解剖定位讨论从时间来看以六十年代为主,尤以三焦的争论更突出,如“三焦有形和无形问题”,“关于三焦之我见”等。
 

上一篇:古代“春药”的历史发展史
下一篇:中医维吾尔医药的发展简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