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特色 > 膏药 > 膏方 > 膏方常识 > 正文

膏方进补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目前中药材存在农药残留等环境污染的因素,而 膏方 加工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种种猫腻,为此,专家提醒市民,要挑选正规的药房、污染较少产地的中药材,在加工前最好冲洗一下。

{揭密}中药制作猫腻重重

业内人士指出,除了药材本身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外,在一些不正规的药房或产地,膏方所使用的药材存在不少猫腻,其中以人参等名贵药材的问题最为多见。

●染色红景天

好的红景天看上去应饱满、颗粒大、带有香味,掰开来为粉紫红色,颜色不均匀,劣质红景天常用色素进行染色,颜色反而是均一的。

●开药一麻袋

有些药房给病人开出的膏方药材,可以重达三至五公斤,装上一麻袋,包括人参、冬虫夏草、龟膏、阿胶等各味单方都是论斤买的,基本把所有补气、补血的药都用上了,根本没有对症下药。事实上,一般正常合理的膏方用药不会超过1.5公斤。不分体质、配伍一味用补药,吃了以后反而对人有害。

●冒充桂圆、枸杞

有些劣质的桂圆肉材料并非取自桂圆,而是一种和桂圆长得很像的果子,吃了以后会抑制人的周围神经,但在膏方里用了以后反而能暂时提高效果。多吃以后,到开春后人容易感到困、精神不振、出虚汗等。

●克扣好药材

现在不少药房并不自己加工膏方,而是送到专门的加工点,如果制药师职业道德不过关,在加工过程中,生晒参等名贵药材就存在被克扣的可能,尤其在膏方药材的用量较大时。此外,人参、冬虫夏草在做膏方时应单独煮好,有些药店会在膏方制好后,把用过的人参片、冬虫夏草装到塑料袋里交给顾客,告诉他们可以带回家再煮汤或泡茶,这种看似公道的行为一样可以藏猫腻,个别不良的制药师实际上可能已经把人参或冬虫夏草的汤汁留下了部分或全部,而这些才是药材的精华。

●硫磺熏人参

一些产地加工生晒参时,用漂白水渗泡几天后,使表皮上原来的姜黄色褪去,变得色淡,而且看上去粗大饱满,再用硫磺熏,外形较美观、颜色鲜亮,价格可以卖得更高。这种人参如果小剂量地服用,人会虚火上升,如长期服用,则会有鼻子出血、便秘、眼睛发红、眼前模糊、头晕等硫磺中毒症状。

●野草续冬虫

冬虫夏草的形状前粗后细,一些无良供应商会用野草连接上较细的夏草部位,鱼目混珠。而这种较劣质的冬虫夏草,在临床使用时可能没有疗效,还会引起人的虚火上升,不但不能达到本来补肺、调肺阴的目的,反而会降低肺的免疫功能。

{调查}小心中药残留农药

在日前由中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和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举办的“营养、环境与健康和食品安全研讨会”上,上海交通大学资源环境科学系副教授沈国清表示,蔬菜水果出现农药残留超标和引起的急性中毒已经屡见不鲜,但容易被人们忽视的中草药,由于目前大多采取人工种植方式,其实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有关部门曾在我国产的原药材中检测出多种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山茱萸、大枣、紫苏、陈皮等4种药材中共检测出6种农药,其中甚至含有高毒的有机磷类杀虫剂--对硫磷。对硫磷是一种高毒的杀虫剂,土壤中的对硫磷也可以通过植物根部吸收而进入植物体内。一旦食用带对硫磷的食品或药材,会抑制胆碱酯酶活性,造成神经生理功能紊乱。急性中毒期可出现头痛、头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多汗等症状,长期服用则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综合征、多汗等。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也表示,目前影响中草药安全的环境因素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二恶英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兽药残留、霉菌毒素等生物霉素,其中农药残留主要有甲胺磷、有机磷、拟除虫菊酯、有机氯等。

种植药材药性降低

事实上,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不仅增加了环境污染的危险,而且其临床使用效果也大不如野生药材。

曙光医院药剂科主任曹妹芳告诉记者,事实上现在中药材的药性确实要比从前野生的品种差一点,这和种植大米差不多,如果一年一季,则大米口感很好,但种植2季、3季的大米,则口感会下降。临床常用的药材大概有两三百种,其中大部分是种植的,每家药材公司都有自己的收购基地,而野生的相对较少。

根据临床医生们的反映,由于药性的下降,现在很多药材的使用都不得不加大药量。例如麻黄,中医典籍中曾提出,其用量不得超过一钱半,相当于3.5克,而现在的用量却常常达到2钱,甚至3钱,几乎已经翻了一倍。常用的枸杞子,其功效是理气、调理阴阳,古方中建议使用量为9至12克,而现在的用量常常达到15至20克。又如冬令调理中比较名贵的生晒参,古方中一般建议使用6至15克,而现在的用量可达到15至20克。

业内人士认为,中药材用量加大,给临床用药提出了挑战。大部分中医师学习中医时是遵从古方典籍的,如果临床经验不够,仍按照古方的剂量来配药,则用药效果会相对差一些,甚至达不到应有的疗效。有经验的中医师会加大用药,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调整,但如果对现代药材的产地、性能、采集、加工等生产流程不了解,导致用量加得不恰当,也可能会出现副作用。例如清凉解毒的药是为了消炎、调节人体的过敏性,在用药过量时会出现腹痛、拉肚子等负面影响,而温补祛寒的药,本来是通过皮肤解表、排出体内寒气,达到活血化淤的功效,如果服用过量,会出现便秘、皮肤过敏,乃至呕吐等症状。

上一篇:胃肠道有疾患者怎么吃膏方?
下一篇:何嘉琳教授:女人三十而“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