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膏方 ,又称“煎膏”、“膏滋”,是指中医传统八种剂型膏、丹、丸、散、汤、酒、露、锭之一,包括内服膏方和外用膏方。
内服膏方是将饮片再三煎熬,去渣浓缩,加冰糖或蜂蜜等辅料收膏而成,可以广泛应用在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外用膏方就是现在骨伤科、外科常用的软膏和硬膏药,用于治疗某些疮疡、皮肤等外科疾患。俗话说“秋冬进补,来年打虎”,足可见其滋补强身、抗衰延年的功效。
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中医膏方高峰论坛上,专家提醒,膏方并非单纯补剂,包含“救偏祛病”的双重作用,因病致虚、因虚致病,可用膏方;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的疾患,亦可用膏方调养。如枇杷膏能治痰热咳嗽,二冬膏及琼玉膏能治阴虚内热、咳嗽咯血,益母草膏能治妇女月经不调,十全大补膏能治贫血等。
吃膏方需先服“开路方”
膏方和普通的中药汤剂不同,它服用的时间不是5天、7天,而是1个月以上,对于那些病情变化比较大或病情不明确的患者,要先用“开路方”,即正式吃膏方前,先开出一个初步使用的方剂,等患者把“开路方”吃完后,再根据病情开正式的膏方。
“开路方”的作用不可小视。第一,在冬令调理前调理肠胃,使脾胃健运,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再行服用膏方时就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第二,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先行的试探性调补,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为开好膏方作准备;第三,如果体内有痰、湿、瘀等淫邪,可通过“开路方”去除,否则进补过程中就会“闭门留寇”,不利于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