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文化 > 中医通史 > 正文

刮痧疗法的发展及记载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刮痧 疗法是 中医特色 疗法之一,它是通过使用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器片、小汤匙、铜钱、硬币、玻璃,或头发、苎麻等工具来治疗疾病的方式。下面,本文将为大家介绍 中医刮痧 记载及发展的情况,以供参考。

中医刮痧记载
中医刮痧 记载

刮痧 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通过长期的发展与积累,逐步形成了砭石治病的方法。砭石是针刺术、 刮痧 法的萌芽阶段, 刮痧 疗法可以说是砭石疗法的延续、发展或另一种存在形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 刮痧 未能如针炙等疗法一般得以系统发展,而是流于民间。

清代《痧胀玉衡》王庭《序》中所说:“先是乡人用粪秽感痧,例制用钱蘸油而刮,然行之大都为妇人,为名医所不及”。

刮痧 最初适应证仅为痧证,痧证的记载较早见于宋代王荣《指述方瘴疟论》称之为“挑草子”。元代医学家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对痧证的描述:乙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

在明代医书中,多沿用了危氏的说法,但将“沙”字变成了“痧”。如明代张凤逵在《伤暑全书》中载有“绞肠痧”一症。清(康熙年间)郭右陶《痧胀玉衡》使痧病的证治始备,在痧病病源方面《痧胀玉衡。痧原论》中指出;“症先吐泻而心腹绞痛者,痧从秽气发者多;先心腹绞痛而吐泻者,从暑气发者多;心胸昏闷,痰涎胶结,从伤暑伏热发者多;遍身肿胀,疼痛难忍,四肢不举,舌强不言,从寒气冰伏过时,郁发痧者多,为了火毒。’

《痧胀玉衡》将痧病分为遍身肿胀痧、角弓痧、闷痧、痘前痧胀、扑鹅痧、落弓痧噤口痧和伤风咳嗽痧等4 5种痧病,痧病主要由于气候因素如夏日暑气炎蒸,燥气炽灼,间或淫雨诌绵,忽而烈日蒸晒,所酿不正之疠气,流于天地间,人在气交之中,触其毒者,不管男女老幼皆可能染病。痧病的盛行季节,以夏、秋为最,春次之,冬很少见。

中医典籍 中关于 刮痧 疗法的记载为后世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书中的有关观点至今仍有其实际意义,部分疗法仍应用于临床。

上一篇:中医推拿发展史
下一篇:中医养生学起源与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