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门: 夏季养生 中医望诊 中医闻诊 中草药大全 减肥秘方 中医针灸减肥 中医问诊 中医切诊 中医养生杂谈 望五官知五脏 痔疮偏方 中医十问歌
中医特色 > 膏药 > 膏方 > 膏方常识 > 正文

膏方进补来龙去脉 最佳进补在冬季

来源:

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大家听过“今冬进补,来春打虎”这样的话。冬天,人体的吸收特别好,进补了,整个体质增强了,到第二年就身体健康,疾病减少。

另外一个说法是“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讲的是同一个道理。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不同的季节人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去适应。冬天,中医认为这是闭藏的时候,天气寒冷,万物蜇伏,应该补益肾中精气。按照现代科学来讲,冬天天冷,人体的热量需求量比较大,于是人在冬天时,胃口就比较好,这个时候进补,容易被人体吸收,吸收了以后储藏在体内,起到一种养精蓄锐的作用,到第二年整个身体就显得比较好。

因此,膏滋药为什么要在冬天吃,跟中医的理论是直接相关的。

膏方 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记载见于《黄帝内经》

膏方其实是药方,用这一处方配来中药,做成膏剂,称之为膏滋药。现在大家已经习惯把膏方和膏滋药等同起来了。

大家找中医看病,一般情况下,医生开出的处方大概就是十来味药,到二十多味药就已经很多了,但是膏方开出的处方往往是三四十味药,所以膏方是一种大型的复方。

另外,在这个复方当中往往会加进一些比较名贵的药材,比如冬虫夏草、人参、石斛,经过浸泡、煎煮、浓缩等一系列工序后,还会加进一些辅料(如冰糖、饴糖),再进行收膏,制作成一个膏滋药。

中医膏方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最早系统讲述中医理论的一本经典著作,在其中就有膏方的记载了,一个叫豕(同音shi)膏,一个叫马膏,这两张膏方是用来治病的。

到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中,就有“紫丹参膏”。大家知道做中医师的人长寿的比较多,孙思邈就是一个长寿医生的代表,他在唐代的时候活了101岁,了不起。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记载了一个“人参膏”。到了清代,医家叶天士著《临症指南医案》,有一个膏方叫“六味加糜角胶”。近代以后,上海、江浙一带的医生,在这方面的多有建树。发展到现在,膏方成为既能够健身又能够治病的一种剂型。

膏方的种类如果按照它的制作过程,大概可以分成两种,清膏和蜜膏。所谓清膏是中药经过慢煎、浓缩到最后是直接收膏,如在浓缩以后再加入蜂蜜收膏,就成为蜜膏。

如果按照含有的成分分,又可分为素膏和荤膏。所谓素,就是药也好,加入的辅料也好,不含有动物药、动物胶,血糖高的人还可以用木糖醇收膏;反过来加入动物药、动物胶的,就叫荤膏,如鹿角片、龟版胶等,起到补肾的作用。

不是人人都适合膏方——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

是不是大家都适应吃膏方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适宜吃膏方的,是得慢性病的病人。中医讲久病必虚,病久了肯定损伤人体的真气,人虚弱了以后要补,这些病人最适合服用膏方。

第二大类是亚健康者,这类人中以白领精英居多。这些人总是感到不舒服,没有力气,睡眠不好,情绪差等,但一检查,都挺好的。说心慌,做心电图,是正常的;感到自己好像发烧,量量体温,37.3度以内,正常。按照西医讲,他不是一个病人,但是从中医上来看,恰恰就是病人。

第三是中老年的朋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讲,“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人到中年后,在身体透支的情况下,肯定会出现记忆力减退,身体容易疲劳这些症状,老年人就更不必说了,《素问》中有一句话:女子49岁,男子64岁的时候,天癸竭,精亏血少,对这些人也是适宜服用膏方。

第四种类型是中青年女性,中医有一句话叫“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女性有月经、怀孕、分娩这些特殊性,所以女同志和血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二,跟男同志相比,女性朋友更爱美,讲究自己的容颜、皮肤,而中医膏方在调理气血上有独到之处。

儿童只要是比较健康的,就没有必要服膏滋药。

膏方是以补为主的,你身体本身就强壮还补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药补不如食补,如果身体好,营养均衡,又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那就是最好的一种“补药”。如果硬补,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反而会生出其他一些疾病来。

第二种不能服用膏方的是急性感染性患者。急性病,按照中医来看是身体当中有邪气,所需要的是把它赶出去,如果这个时候你用膏方,就等于关门留寇。

还有一种是难治病处于不稳定阶段者。难治病很多,比如说肿瘤的早期或者是放化疗阶段,这个时候服用膏方不合适。再比如说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病情波动多的时候,也不合适用膏方。

调适精气神——《内经》养生三原则

膏方是养生的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而且服用膏方的时候,还可以配合其他的养生手段,可能对你会更加好。这里我用现代的语言、生活方式解读一下《内经》介绍的养生三原则。

第一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和心情。这个是最重要的,有好的心态,可以预防疾病;有好的心态,得病了也会能够得到比较快的恢复。反过来心态不好,受到情绪刺激,往往会滋生出新的疾病。人的喜怒哀乐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都是相关连的,有了好的心态,睡觉好、休息好,神经功能就正常了,内分泌就随之正常了,内分泌正常免疫功能就正常了,人就健康了。《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讲这个。

第二,就是迈开两条腿。《黄帝内经》也非常强调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华佗发明了五禽戏,他把这套保健操传给了他的学生吴普,这个学生按照华佗传给他的方法每天坚持身体锻炼,活到90多岁时,还耳聪目明,齿牙完坚。

还有一条就是我们的饮食。饮食养生,是中医养生当中最有特色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这里具体讲讲体质和饮食的关系问题。

一种是阳虚内寒。虚寒的症状有很多,简单地讲一是寒一是稀,寒冷就是怕冷,大便不成形很稀。这样的人肯定没有力气,摸一下脉也是很弱。

这种体质用什么来调理?一般来讲羊肉、黄鳝属于热性的食物,可以补阳气,汉代张仲景有一张方子,叫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三种熬在一起,就是最好的食疗。另外水果当中的桂圆、荔枝,对阳虚也合适的,生姜、大蒜、葱也合适。还有红参、鹿茸等。另一种是阴虚内热。就是如果经常会感到心胸烦热,手心或者脚掌心热,中医讲的五心烦热,这是阴虚内热的症状。虚热类型用什么,一个是鸭、一个是甲鱼,还有百合、白木耳、西红柿、藕、甘蔗、梨等,都比较合适。滋补药可用西洋参、铁皮石斛等。

还有适应气候方面的养生方法,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当天气剧烈变化时,要及时更换衣服,努力和自然界相适应。如果有传染病季节,比如现在的甲流,在这个时候尽可能不要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减少接触,减少传染,这也是“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的要求。

上一篇:膏方进补的5大种类及4类适用者
下一篇:年轻人适不适合吃膏方及注意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