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中医通的网址:www.zhongyitong.com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调经治本,即遵循《内经》“谨守病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宗旨,采用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调理冲任或数脏一并调理等法以调治。
调经之法,要根据月经产生的理论基础来拟定。因为妇人以血为本。月经失调总以调养气血为先。调养气血之法可采用健脾益气、养肝藏血、补肾填精等法则,但总不忘以四物为本。该方是调经血的基本方,地芍配归芎使补而不腻,体现动静结合。健脾补中益气之法,常用方药有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养肝藏血法常用调肝汤、开郁种玉汤。补肾填精可选用龟鹿二仙膏、归肾丸等。其次,调理脏腑以肝、脾、肾三脏为主,调肝以养肝疏肝为主,使肝疏泄条达为用,常选逍遥散、四逆散加白芍、玉竹等养肝润肝之剂。
补肾常用右归丸、左归丸等,还要注意阴阳互补、先后天互补的原则。根据年龄用药,青春期重在补肾,育龄期重在调肝,更年期重在健脾。
在组方时还应注意考虑君臣佐使,切忌将所有的补益药堆积使用,以免过于滋腻,而发生壅滞。为了防止滋腻壅滞之弊,还应加用理气消导之剂。如用熟地黄、何首乌、阿胶等过于滋腻药,则配用木香、陈皮、砂仁等佐药'过于滋补,容易碍胃,往往在服补益药后易幽现腹胀、胃纳欠佳,此时可加用谷芽、麦芽、鸡内金、炒六曲等消导。因此,处方过程中,时时顾护脾胃为后天之本,注意脾主升清,每每加升麻、柴胡,以升提清阳之功;胃主通降,又多加用火麻仁、郁李仁,必要时加用大黄,可起到通便降浊。消除腹胀,使脾胃运化功能正常发挥,达到生化气血的目的。同时慎用有损于脾胃
功能的大苦、大寒、大温、大热等克伐之药,以防败胃、伤胃,必要时应加用煅瓦楞子、煅螺蛳壳、姜半夏等药物,缓解对脾胃的损伤。